《 福智人.福智事 》出家弟子可以「依止」在家的師長嗎?

問題:

出家弟子是否可以「依止」在家的師長?

 

回答:

經律論三藏當中,從未遮止出家眾依止在家師長。而不同教派中,許多出家的祖師,也都有依止在家師長的行誼,因此出家弟子依止在家師長無有過失。

經、律、論

佛經當中有記載諸多在家菩薩為僧俗弟子說法的法會,如《般若心經》即是觀世音菩薩所宣說;《普賢行願品》即由普賢菩薩所宣說;《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》即由文殊菩薩所宣說;《虛空藏菩薩經》為虛空藏菩薩所宣說。這些菩薩都是以居士之身為僧俗說法,其所說的正法也都成為一切佛弟子依止的法藏。

在律典當中更有提到僧人得從白衣受法,《薩婆多毘尼毘婆沙》云:「若比丘無處受誦,乃至得從沙彌尼受法,但求好持戒重德人作伴證明耳。亦得從白衣受法。」
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引據《經莊嚴論》而開闡善知識德相。其中但言三學、達實性、具悲憫等,未提到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,所以弟子若要抉擇是否依止這位善知識,重點不在於他的身份是出家還是在家,應該是看這位善知識是否具足經論所說的善知識條件。

祖師行誼

祖師語錄中更提到,在家居士也有資格作為出家眾的上師。《藍色手冊》中就有記載,阿底峽尊者曾說過,如果是小乘、聲聞部派的教法,即使是在家居士,只要能夠通達小乘三藏的內涵,僧人也可以跟他學習。至於大乘教法,如果這位師長具足菩提心,學人即可依之為師,並會得到加持。

在祖師的行誼中,如曾任那爛陀寺西門護門者的那洛巴大師,其主要依止的上師即是一位在家居士——帝洛巴大師;印度的阿底峽尊者,是當時戒律十八部派共同尊奉為頂嚴的一位大師,十八部派對於戒律所有的開遮及疑問都是請他裁決,而這樣的一位大師也依止過在家的居士學習佛法註1;岡波巴大師也以密勒日巴作為根本上師;薩迦班智達的根本上師是他的叔叔——薩迦三祖,也是一位在家居士;玄奘大師在印度求法期間,除了跟戒賢論師學習之外,其中依止最長時間學習的老師,叫做勝軍居士,學習了因明以及瑜伽相關的論典。註2這幾位祖師都是教證具足的大德,從他們的行誼得知,並無出家人不能依止在家居士之說。

 

註1:法尊譯述《阿底峽尊者傳》:「尊者又繞降魔窣都波時,亦依二婦人聞菩提心法(是空行母),又見度母殿前有老幼二婦人亦問答如前。」

註2:唐.沙門慧立撰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:「從此復往杖林山居士勝軍論師所。軍本蘇剌侘國人,剎帝利種也。幼而好學,先於賢愛論師所學《因明》,又從安慧菩薩學《聲明》、大小乘論,又從戒賢法師學《瑜伽論》,爰至外籍群言、四《吠陀》典、天文、地理、醫方、術數,無不究覽根源,窮盡枝葉。既學該內外,德為時尊,摩揭陀主滿胄王欽賢重士,聞風而悅,發使邀請,立為國師,封二十大邑,論師不受。滿胄崩後,戒日王又請為師,封烏荼國八十大邑,論師亦辭不受。王再三固請,亦皆固辭,謂王曰:「勝軍聞受人之祿,憂人之事。今方救生死縈纏之急,豈有暇而知王務哉?」言罷揖而出,王不能留。自是每依杖林山養徒教授,恒講佛經,道俗宗歸,常逾數百。法師就之,首末二年,學《唯識決擇論》、《意義理論》、《成無畏論》、《不住涅槃》、《十二因緣論》、《莊嚴經論》,及問《瑜伽》、《因明》等疑已。於夜中忽夢見那爛陀寺房院荒穢,並繫水牛,無復僧侶。法師從幼日王院西門入,見第四重閣上有一金人,色貌端嚴,光明滿室。內心歡喜,欲登上無由,乃請垂引相接。彼曰:「我曼殊室利菩薩也。以汝緣業未可來也。」乃指寺外曰:「汝看是。」法師尋指而望,見寺外火焚燒村邑,都為灰燼。彼金人曰:「汝可早歸。此處十年後,戒日王當崩,印度荒亂,惡人相害,汝可知之。」言訖不見。法師覺已怪歎,向勝軍說之。勝軍曰:「三界無安,或當如是。既有斯告,任仁者自圖焉。」是知大士所行,皆為菩薩護念。將往印度,告戒賢而駐待;淹留未返,示無常以勸歸。若所為不契聖心,誰能感此?


 

來源網址: http://bwsangha.org/credence/a/749-1017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弟子 師長 戒律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正法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